北安 让非遗绽放绚丽光彩
近年来,北安市委、市政府努力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,同时促进非物质文化的挖掘、保护和传承,让人民群众看非遗、听非遗、懂非遗,让北安的非遗文化成为我省最具显示度、最有特色的文化标识,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影响力。
在刚刚闭幕的第32届哈洽会上,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双面乌鱼绣、剪纸以及技艺精湛的木雕、蚌壳画,让北安非遗作品借助哈洽的平台和热度,吸引了各级媒体、外国友人的目光,作品靠实力“出圈”,生动鲜活地讲好了北安故事。这些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,既是北安人共有的宝贵财富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。
我市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,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,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工作方针,注重发挥非遗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,创新表现和传播方式,使多彩非遗充分吸收现代元素,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展现出引人入胜的时代芳华。为挖掘历史文化记忆,先后实施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恢复修缮,文创一条街、文化艺术基地建设等系列工程,令我市的文化面貌焕然一新。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遗、发现非遗、热爱非遗,让非遗文化“活起来”,将非遗精髓“留下来”。
非遗作品走向大众、走向国际远远不够,如何利用新兴媒介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把技艺传承下去?近几年,随着短视频迅猛发展、网络直播日趋红火,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搭上了数字化快车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利用直播、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,将手机镜头对准了非遗传承人走针刺绣、剪纸、二人转等传统技艺,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,让北安的非遗产品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,让非遗艺术找到了“第二舞台”,打开了更广阔的传承空间,推动非遗进校园、进商圈、进展会。
我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,其中,省级项目6项,县级项目27项,黑河市级5项。有3名省级传承人的8件作品被黑龙江省非遗展馆收藏,9名传承人的信息编入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》。曾经“养在深闺无人识”的非遗项目与更多的市民群众有了第一次“亲密接触”,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如今是“天下谁人不识君”。我市将持续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,延续优秀文化基因和元素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大放异彩。

-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